注册 | 登录
 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DIY自助捐书 > 图书详细信息
 
一次读完15位心理学大师经典讲义
 
 
 作  者:陈书凯
 出 版 社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
 出版日期:
 所属分类:电子出版物

 原  价:19.80
 1kgbook价:13.86
 
内容简介  
 
本书精心选取世界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、阿德勒、荣格、霍妮和弗罗姆等人的经典之作,分别从性欲、社会、生活环境、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病态心理、梦的形成、人性、自由、性欲、爱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分析。本书用极为精炼的语言对《梦的解析》、《性学三论》、《爱欲与文明》、《理解人性》、《心灵、自我与社会》、《寻求灵魂的现代人》、《发展认识论原理》、《逃避自由》、《科学与人类行为》、《心理学原理》、《人猿的智慧》、《心理学的理论和体系》、《童年与社会》、《存在心理学探索》、《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》、《社会学习论》等15位心理学专家经典著作的主要观点进行了高度概论,这样做的目的在于:既可以节省读者的学习时间,又可以把握这些经典著作的主要思想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。
 
基本信息  
 
·出版社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
·页码:268
·出版日期:
·ISBN:9787561773505
  ·版本: 版
·装帧:0
·开本:32 890*1240 本
·尺寸:
 
作者简介  
 
  

 
目 录  
 
第1位 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(Freud,1856-1939);《性学三论》 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;一、精神症中性变态盛行的原因;二、童年的性潜伏期及其中断;三、原欲理论;四、对性倒错的预防;五、性本能;六、文明的三个阶段;七、关于性的三个问题;八、禁欲的后果;《梦的解析》;一、梦的解析方法;二、心理结构的潜意识论;三、心理动力的本能论;四、梦是人潜意识欲望的表达和实现;第2位 弗雷德·阿德勒(Alfred Adler,1870-1937);《理解人性》 弗雷德·阿德勒;一、两性差异和劳动分工;二、性格的性质和起源;三、社会感对性格发展的重要性;四、性格发展的方向和类型;五、气质和内分泌腺;六、攻击性性格特征;七、非攻击性性格特征;第3位 乔治·哈伯德·米德;(George Herbert Mead,1863-1931);《心灵、自我与社会》 乔治·哈伯德·米德;一、行为主义与心理学平行论;二、心灵与符号;三、心灵与反应及环境的关系;四、自我与主体;五、“主我”与“客我”;六、个人主义自我理论与社会自我理论的对比;七、冲突与整合;第4位 皮亚杰(Plaget Jean,1896-1980);《发展认识论原理》 皮亚杰;一、感知运动;二、形式运思;三、从本能到智力;四、自我调节系统;五、逻辑的认识论;六、建构主义与新特点的创造;第5位 威廉·詹姆斯(William James,1842-1910);《心理学原理》 威廉·詹姆斯;一、对目的的追求和选择是心灵存在的标志;二、关于大脑半球的一般观点;三、颅相学的观念;四、局限于大脑半球的人的意识;五、刺激的聚合;六、灵魂理论;七、心理学中的错误之源;八、意识与空间的关系;第6位 埃里奇·弗罗姆(Erich Fromm,1900-1980);《逃避自由》 埃里奇·弗罗姆;一、人与自由;二、工业制度对内在自由的影响;三、逃避自由;四、权威主义;五、自由与自发;第7位 卡尔·古斯塔夫·荣格(Carl.G.Jung,1875-1961);《寻求灵魂的现代人》 卡尔·古斯塔夫·荣格;一、梦的分析理论;二、集体潜意识学说;三、心理类型的划分;四、中年期的重要性;五、荣格与弗洛伊德的主要分歧;第8位 查普林(James.P.Chaplin,1919年生);《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》 查普林;一、心理学各学派;二、知觉与资讯加工论;三、超感知觉;四、《巴甫洛夫与条件反射》;第9位 沃尔夫冈·苛勒(Kohler·Wolfgang,1887-1967);《人猿的智慧》 沃尔夫冈·苛勒;一、迂回法;二、工具的利用;三、物体的摆弄;四、工具的制造;五、工具闹圃欤ㄐ航ㄖ涣⒗弥薪槲锾宓挠鼗兀黄摺ⅰ盎帷焙汀澳7隆保话恕⑿蔚拇恚坏�0位 哈伯德·马尔库塞(Herbert Marclise,1898-1979);《爱欲与文明》 哈伯德·马尔库塞;一、自由与奴役;二、爱欲与政治;三、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;第11位 卡伦·霍妮(Karen Horney,1885年生);《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》 卡伦·霍妮;一、关于精神症的几个观点;二、霍妮对弗洛伊德思想的继承;三、霍妮与弗洛伊德思想的分歧;第12位 亚伯拉罕·H·马斯洛;(Abraham.H.Maslow,1908-1970);《存在心理学探索)) 亚伯拉罕·马斯洛;一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过渡性;二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重点;三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成就;四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缺陷;第13位 艾瑞克·H·艾瑞克森;(Erik.H.Erikson,1902-1994);《童年与社会》 艾瑞克·H·艾瑞克森;一、欲力和侵犯性;二、苏语印第安儿童的教育;三、自我、本我和超我;四、摆脱焦虑;第14位 斯金纳(B.F.Skinner,1904-1990);《科学与人类行为》 斯金纳;一、人类行为的内部“原因”;二、操作性条件反射;三、控制的技术;四、思维中的创造性;五、社会环境;第15位 班杜拉(Albert Bandura,1925- )
 
精彩页  
 
 
图书评论(共 0 条) 查看全部评论  
 
最多输入 256 个汉字
 
© 2010 1kgbook.org, all rights reserved.[豫ICP备17019954号-1] 关于我们 | 帮助中心 | 联系我们 | 志愿者招募